爱读书这件事儿,真的会传染!读一本书,分享给你的朋友们、读友们,可能真的就成为了多倍的满足、多倍的收获。让阅读的风气滋养更多人,将阅读的习惯“传染”给更多人,正是北航MBA读书社群建立及运营的初衷及愿景。
2020年,我们继续开卷有益!
年华无限好,正是读书时。MBA的小伙伴儿们,愿我们都可以在北航这个园子里,一起拾得读书之乐,一同享得读书之趣。
2020年的第一期,“读书时”栏目总第六期,读书主题为“作家余华”。
他的名字取自于母亲和父亲的姓余和华,低调的如同他本人。
他谈到自己想要写作的原因之一是:自己认识的汉字少,但写小说还是够用的。曾两度去了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,为他寤寐以求的写作之梦孜孜充电。
他是歌手李健最喜欢的作家,“《活着》就不用说了,看一遍哭一遍,当时跟水木年华卢庚戌我俩住在一块,半夜听到他抽泣的声音,《一生有你》中‘因为梦见你离开,从哭泣醒来’就是从这儿得到的。”
他的文字虽然很平静,语言虽然简洁,但是字里行间却透着深入人心的力度。
他,就是作家余华。
余华,这么优秀的作者,值得去遇见;
《兄弟》《活着》,这么好的作品,值得去邂逅……

随着今天的两位主人公的读书笔记,让我们一起去品读余华作品里的人生与人性吧……

19级 周末二班
吕江滨
读书宣言:
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。
生活里没有书籍,就好像没有阳光;智慧里没有书籍,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。——莎士比亚

书籍概况:讲述在大时代背景,随着一系列社会变革,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饱经苦难,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,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。
余华因此书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。
吕江滨的读书分享
电影VS原著,初读VS再读
多年以前看过葛优主演的电影《活着》。直到前段时间,才看了它的原著小说。小说相较于电影,着实更加悲情。
初读这本书,读到的是凄苦。书中主人公福贵的亲人相继先他而去。正如鲁迅先生所说,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。每次当福贵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时,总会有更残酷的事情在等着他。
初读时,感觉很压抑。那感觉像是一个人受了伤,需要手术,于是余华大夫拿着针线给缝了缝;正当你感觉伤快要好的时候,余华大夫过来,刺啦一声就把线扽开了,血呼啦的,然后再缝、再扽……
再读时,读到的更多是爱和亲情。书中年轻时的福贵嗜赌如命,将家财挥霍一空,他的妻子和父母并没有过多地抱怨他,反倒担心他会因此出什么事情,亲情和包容可见一斑;福贵的亲人在生命最后一刻大多很凄惨,但好在始终有人爱着他们。而支撑着福贵活下来的也正是他对亲人的无尽思念。
两段让我印象深刻的段落
——可能是牛放慢了脚步,老人又吆喝起来“二喜,有庆不要偷懒;家珍,凤霞耕得好;苦根也行啊。”
——老人悄声对我说:“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,就多叫出几个名字去骗它,它听到还有别的牛也在耕田,就不会不高兴,耕田也就起劲啦。”

两点感悟
其一,要珍惜眼前人,包括自己的爱人、亲人和朋友。人生就是现场直播,不会给人太多的机会去洗心革面或幡然悔悟,好好活着,活在当下才是最紧要的。
其二,作为半个金融行业从业者,很容易联想到证券交易。作为小散,要想做到长期稳定获利,最大的前提就是风险控制,尽量不要像福贵那样去赊账(抵押贷款或融资融券)。
中国股市牛短熊长,在漫长的熊市里,控制好风险,先“活”下来,慢慢积蓄力量,才能更好地迎接牛市。

19级 隔周三班
安堃
读书宣言:
聆听大师的思想,体会别样的人生,反思自己的得失,多读书,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书籍概况:讲述了小镇重组家庭中的两兄弟,李光头和宋钢,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经历的种种磨难。作者以荒诞手法再现历史,为表达对六七十年代强权的批判,及对改革开放初期民众精神生活匮乏的担忧和些许人性关怀。

安堃的读书分享
本书讲了小流氓李光头和好男人宋刚这对异姓兄弟爱恨纠葛的一生。时代背景主要是文革和改革开放两段。作者用荒诞而夸张的故事,把生活血淋淋地剖开在读者面前。语言直白,甚至粗鄙,但看着这些不加修饰的句子,好像不是在读书,而是作者直接把内容通过除颤仪直接电击进我们心里。
这书幽默、荒诞、悲惨……,每种风格摘抄如下:
幽默风格(摘抄)
——李光头是镇上的一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,他妈妈说”他跟他爹不是一跟藤上的瓜,他跟他爹不一样“,直到李光头在厕所偷看女人屁股被抓住。他妈说“他爷俩真一根藤上的瓜,有其父必有其子!”李光头他爹就是在偷看女人屁股时掉到粪坑里淹死的。
荒诞风格(摘抄)
——就是这样一个人人唾弃的小流氓,在食不果腹的年代,全镇男人几乎都请他吃过阳春面,他用看过的女人屁股换的。
悲惨风格(摘抄)
——想象一对相爱的夫妻。李兰眼睛红肿的走出家门,走向了棺材铺,她把家里所有的钱都带上了,她想给自己的丈夫买一口最好的棺材,可是她钱不够,只能买下一副没有上油漆的薄皮棺材,还是店里最短的一具。可丈夫很高大,尸体想尽办法也装不进去,最后工人说把膝盖砸断小腿弯过来就能装进去,李兰脸色惨白,惊恐地连连摇头,她哆嗦地说:“不要,不要这样……”
作为读者,我在李光头跟长凳搞男女关系时笑屁了,又在宋凡平死的时候差点哭瞎。余华真会撩拨读者的心绪啊……
比它更幽默的也许是郭德纲,比它更悲惨的可能是悲惨世界的冉阿让。而这些加在一起也绝不会让你失望……
人常说性格决定命运,浑不吝的李光头和谨小慎微的宋刚或许是又一次诠释。是吃不饱饭时想办法把盐粒拌饭也做的美味可口,还是扔掉饭碗向天怒吼老子就是要吃肉,不同的选择也导致了不同的结局。
这有点像哈姆雷特里的经典独白:生存还是毁灭。是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毒箭,还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苦难,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。
这两种行为,哪一种更高贵?
回归现实
通过上半年的股市走势,我深刻意识到,决定我们大多数人命运的,其实是所处的时代!
这一期的内容,你/妳是否有一些感动呢?如果你/妳也有故事想要讲述,欢迎联系小编哦。我在热忱地期待着你/妳的分享。
下一期的主人公是谁呢?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期的精彩到来吧!
文字整理&版式编排:
李馥佳
(学术部主席)
宣传推广:
张炳伟
(宣传部部长)
素材提供:
毋二龙
(学术部读书大使)
策划指导:
刘问宇
(学术部部长)
马健
(学术部副部长)
马永禄
(学术部国际交流大使)
宗旨为“以学为本,加强交流;思想碰撞,强识共进”的学术交流部,涉及包括知行论坛、读书社群、案例俱乐部、国际交流、公益项目等版块,诚挚地欢迎感兴趣、有资源、乐于实践的小伙伴儿加入我们呀!